点击收藏本站
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”——中国古代照明趣话
05-06 来源: 】 浏览:次 评论:0

 导言:

又是一年立夏节。每到入夏的时候,家里的老房子经常停电。这个时候,妈妈就要开始埋怨我,没有提前准备好蜡烛。我说我不需要蜡烛啊,我的智能手机有电筒。可是妈妈却不会使用。

妈妈说,过去她和外婆生活在大山里,晚上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和蜡烛。她经常晚上坐在煤油灯前面,听外婆讲故事;讲完一个又一个,讲完一个又一个;讲到她瞌睡来了,想去睡觉的时候,发现鼻头都被灯油熏得黑乎乎地,活像一个小煤球。


近代煤油灯

我听完想笑又不敢笑。不过,也因此对从前的照明方式感到好奇。忽然又想到,以前背李白的《长相思》和李商隐的《相见时难别亦难》,里面有关于古代油灯、蜡烛的诗句。于是就翻了翻相关资料,发现古人夜间照明的工具繁多,使用的方式还花样百出。

有人在菜油灯下写情诗,有人在石“路灯”下思佳人。还有人建三十丈“烛台”求爱,又有人造巨型“轮灯”过狂欢节。古代人照明趣事,怎一个精彩了得!

一、“孤灯不明思欲绝”,古代日常照明中的灯

咱们中国最早的灯具,是从上古火把演变过来的。

古时候,人们通过打猎来维持生活。为了追捕一只猎物,有时候要从傍晚一直奔跑到日落。天黑看不清方向,辛苦追赶了很久的猎物可能就此消失。于是人们制造了火把。


古代铜灯盏、铜灯碗

后来,生产力提高了,人们渐渐能够吃饱饭。精力充沛之后,晚上就不想睡得太早,于是开始思考人生。

古诗有云:“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。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?”

人的一生,不过是短短的百年,却承载十辈子的忧愁和痛苦。既然如此,人们为什么不抓紧时间,夜宴、赏花、抚琴、斗酒呢?穷苦的人们虽然没有这份雅兴,但是也希望利用夜间来打渔、采茶和养蚕。于是,聪明的古人就发明了油灯。

中国至迟在商朝,已经开始使用灯具照明了。已知最早的灯具,是1975年河南郑州出土的商代盂形陶灯。不过北魏以前普通的中国人,是用不起这种灯台的。

许多时候,穷人家只能将油料灌进陶碗、瓷盏里面,添上一根龙须草灯芯,就制成了照明的灯具。


瓷灯盏、灯芯草、灯蜡(蜂蜡)

古代灯具的燃油,是动物油脂,或者乌桕油、芝麻油、桐油、菜籽油、亚麻籽油和棉籽油。

一开始植物油没有普及时,用不起动物油也没有灯草的百姓,在火塘中焚烧一种叫“麻蒿”的植物来照明。

到了北魏时期,也就是《齐民要术》作者贾思勰所处的那个时代,榨油的技术得到了提升,植物油开始普及了,民间才开始大量使用油灯。

唐代李白作《长相思》说,“孤灯不明思欲绝,忆君迢迢隔青天”。一想到他当时极有可能是坐在一盏“菜油灯”或者“芝麻油灯”下面创作时,我心中的感觉就十分微妙了。幸好,李商隐写“蜡矩成灰泪始干”的时候点的是蜡烛。

蜡烛是在秦汉时期,曾经以“贡品”的形式出现。

《西京杂记》中记载:“闽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、蜜烛二百枝”。可见在汉高帝时,蜡烛还是珍贵的贡品。


汉代的金属灯台

到了魏文帝时期,蜡烛已经普遍为贵族所采用。宫廷中出现了各种立式、台式和多枝结构的蜡台,以及采用蜡烛为光源的精美宫灯。不过蜡烛普及到民间,还是得等到唐宋之后。

二、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,古代的公用石灯

古代的灯具有很多种。根据放置的方式不同,可以分为灯台、灯柱和挂灯。挂灯又分为壁灯、灯笼和风灯等等。根据灯具的“科技特色”,还可以分为普通油灯、省油灯和无影灯。

但是无论它们的外形、材质和特点如何,大部分的灯都是私家使用的。不过从南北朝起,中国逐渐开始有了一种公共照明用灯,它就是石灯幢。

石灯幢是随着佛教的石塔一起传入中国的。

《佛学大辞典》中说:灯是佛教六供具之一。另五种为“花、香、汤、果、茶”。佛经有云:“百千灯明忏悔罪”。点一盏明灯,礼佛参禅,才显得虔诚。


左为明代石灯柱,右为日本奈良“长夜灯”

这种佛教的石灯幢,中间留有孔洞,既可填放燃料以供香客照明,也可以达到镇魔的作用。石灯幢最初只是立于佛寺的大门前。后来,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优点。就把它改造成不同的形状,搬到市集口、石桥边、庭院中,甚至是江河湖泊上;方便夜游人和夜航船。

明朝的时候,石灯幢和灯柱用做路灯,已经十分普遍了。明代朱长春作《湖上晚归》说:“孤塔钟声外,长桥灯影边”。孙淳《倪君益以灯字索诗》说:“归去但逢渔火出,梦中犹认六桥灯”。可以想象得到,明代在路桥之上设置公用石灯幢,是极为普遍的事。

民间如此,在宫殿之中更是如此。在故宫里,过去就有不少汉白玉制成的石路灯。它们白玉为台,铜为楼。上面铜丝造门。每晚都有太监检查石灯的油料使用情况。后来玻璃普及起来,就不再用铜门,改用玻璃门了。


西湖的水上石灯

再后来,因为故宫经常失火,再加上一些其它原因。宫中才把大部分的石灯停用。

但是在民间,依然保留了石灯柱。在一些江河湖泊的上面,则留下了石塔灯,作为航标。比如在西湖“三潭印月”的风景画中,大家经常会看见的那几个葫芦型小石塔,就是水上石灯幢。

三、“归时休放烛花红”,古代灯具的浪漫用途

古代蜡烛是高档照明工具,穷人家不舍得用。但是古代的帝王们用起来是十分奢靡浪费的。

在《拾遗记》中,记载了一则魏文帝曹丕为讨好民女薛夜来,点燃膏烛十里,宝马香车迎美人的故事。

薛夜来本名薛灵芸,传说不但生得天仙化人,还是一位“神针素女”,女红了得。曹丕听说薛灵芸的大名之后,就派人把她接进宫里,封为妃子。


唐代元宵赏灯示意图

为了讨好她,曹丕让人在她香车行经的沿途十里,都点上了蜡烛。宫门外还筑起了一个三十丈的高台。在台下同样也燃起一圈蜡烛。通过这种隆重而又浪漫的行为,对薛夜来进行表白。原来,今天的大学生,在学妹寝室的楼下,插满心型蜡烛求爱,只是当年曹丕玩儿剩下的东西。

除了点灯求爱,古代人也喜欢在节日狂欢的时候,疯狂点灯。古人在元霄节和上元节时,还会打造一座灯楼,在楼上点上千百盏灯;或者做一个大轮型的巨灯,上面插满了蜡烛。

唐睿宗先天二年(713)正月十五,十六夜,“内廷于京师作灯轮,高二十丈,衣以锦绮,饰以金玉。然五万盏灯,簇之如花树。”蔚为壮观。

一般穷人家点不起蜡烛,烧不起灯油。富人有条件点蜡烧灯油,有时候还要嫌弃明光太亮会伤人,故意不点灯。


古代的烛台

前述故事中的美女薛灵芸,因为被抢进曹丕的宫殿而哭伤了双眸。后来,她做女红时就不让人点灯。因此曹丕才将她改名为“夜来”。

下面再说一个夜宴后不让点灯的名人,那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了。

李煜有一次夜宴过后,十分兴奋。作《玉楼春》说:“临风谁更飘香屑,醉拍阑干情味切。归时休放烛花红,待踏马蹄清夜月。”李煜观赏美女歌舞,醉酒后回到寝宫,却不愿意睡觉。于是叫宫人不要点灯,因为他还要趁着月色,纵马游玩呢。

结语:

在没有电的中国古代,油灯、烛台是两大主要照明工具。无数文人借着“灯烛”之光,在“灯半昏,月半明”时,谱写下饱含爱情与哲学、思念与救赎的诗篇。

古代灯具在形制上看,除了普通的灯台、灯柱、壁灯和公益照明用的“石灯”之外,还制作出了“省油灯”。它们的的材质有金属,也有陶瓷;形状多变,装饰精美。

古人把灯具的娱乐功用发挥到最大,就制作出了“孔明灯”、“走马灯”和“花灯”。元宵节赏花灯,唐朝有灯笼和巨型的“轮灯”。月下求爱,魏文帝则有三十丈高的“烛台”。


这些老百姓至今仍然觉得新鲜、有趣的东西,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的皇帝,早已经欣赏得腻味了。于是他在夜宴游乐之余,返璞归真。叫宫人“休放烛花红”。


Tags: 责任编辑:
】【打印繁体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: 【上海灯具城】五月嗨购节-百万家 下一篇: 客厅灯具搭配这样选,这些风格随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  • 打卡文博会手工艺专区,实用款,颜
  • 非博会丨12厘米方形小夜灯上,有36
  • [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]江西赣
  • 赏灯、听戏、看展、逛市集 熙南里笪
  • 小区物业调整补光灯,居民终于睡个
  • 热门文章

  • 重庆东方娱乐城灯饰广场走亲民路线
  • 善用娱乐城灯饰 打造温暖的家
  • 灯饰流光溢彩 冰城夜景特“洋气”
  • LED照明企业:把握关键点 争得“一
  • 湘潭灯饰职工技能大比武
  • 相关文章